近日,位于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青山村的鑫誉家庭农场内一片生机勃勃,50亩土地上,37个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番茄、草莓、火龙果等水果长势喜人。区十八届人大代表、六横鑫誉家庭农场负责人方红玲正忙着在草莓地里处理杂草。
从2014年至今,80后的方红玲已经和土地打了10余年的交道。作为新农人,她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作为区人大代表,方红玲积极履职,当好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2010年,方红玲辞去原有的工作,回到丈夫老家六横创业,开启了“农民”的职业。“当时我们在台门养殖美国七彩山鸡,收益还不错,但因周边工程建设导致交通受阻,项目被迫终止。”方红玲说,当时已经有了创业经验的她,决定将目光转向农业种植。
随后,方红玲与丈夫在青山村流转50亩荒地,创办鑫誉家庭农场。“从来没有拿过锄头,从来没有种过地,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方红玲说,她和丈夫一起,一锄头一锄头将50亩地开垦出来。空闲之余,前往绍兴、宁波、杭州等地,请教老农民,学习取经。就这样,50亩的空地上“长”出了37个大棚,种出了60余种不同种类的水果,年利润近百万元。
当选区十八届人大代表后,方红玲深感责任重大:“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乡亲们谋实事。”她将田间地头作为履职阵地,倾听农户需求,推动问题解决。见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收入保障,方红玲便聘请能干、愿意干农活的50岁及以上的村民参与农场的种植和日常管理,农户每天能得到200元左右的报酬。
此外,方红玲还十分关心当地的农业发展问题。她积极了解当地的土地承包政策、银行融资渠道、种植养殖新业态发展等,推动周边农场共享种苗、技术、销售渠道。“方代表,草莓可不可以帮忙销售一下?”“水晶火龙果怎么培育?”面对农户求助,方红玲化身“技术顾问”,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我会坚守代表初心,深入田间地头,切实做到为人民办实事。”方红玲说,她将持续关注农村现代化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做好群众的代言人。
© CopyRight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7105号-1
主办: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浙公网安备3309030200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