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之窗
MORE+
代表视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视窗
聚焦区人代会|“代表通道”首次开启!5位区人大代表传递高质量发展强音→
发布日期:2025-02-27 03:02     浏览数:357

    2月26日上午,5位区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打造“一条鱼”产业链、航运海事服务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话题,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提问:现代物流体系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证,我知道您是来自海运行业的人大代表,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成功获批后,您是不是对我区的海运行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有哪些体会可以和我们交流吗?

    区人大代表陈正风回答:

    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是我区海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随着枢纽建设深入推进,将会形成大宗商品资源供应商、贸易商及关联产业集聚效应,带动货物集散规模大幅增长。这一发展态势必然催生大宗商品跨区域、跨国界运输需求激增,因为亟需加快适配性运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普陀区位优势显著,坐拥长三角黄金水道枢纽位置,具备深厚的海洋经济积淀;政策保障有力,已形成"政府引导+金融扶持"的双轮驱动机制;服务配套完善,具备完善的船舶补给、维修养护、船员轮换等配套服务体系。普陀海运企业应早作谋划,抓住机遇,搭乘自贸区发展的快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我区海运行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我们对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提问:请问作为一名来自社区的人大代表,您对过去一年我区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民生服务效能、开展基层松绑减负方面有什么切身感受?

    区人大代表叶璐璐回答:

   过去一年,我区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民生服务效能、开展基层松绑减负等方面不断创新,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温度和力度。

  “网格夜访”机制通过形成"网格收集-部门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闭环,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架起干群“连心桥”。幸福食堂、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等民生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社区工作准入清单”明确社区职责边界,推广数字化赋能,实现民生事项“指尖办理”,一桩桩务实举措,让社区干部轻装上阵,更多地投入到服务群众中。

    社区作为“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的“最后一公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俯下身去,倾听每个人的心声,为治理注入温度,才能守护好社区群众“稳稳的幸福”。未来,我将继续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以“网格夜访”为载体,解锁社区治理新路径,同时继续做好民生服务大文章,以社区之治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记者提问:普陀作为“中国渔都”,近年来水产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舟山海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条鱼”全产业链模式更是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作为水产行业的基层代表,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您认为应如何进一步做强“一条鱼”产业链,推动其向高端国际市场拓展,助力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高地?对此,您有何具体建议和展望?

    区人大代表张立回答:

    普陀作为“中国渔都”,近年来水产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舟山海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条鱼”全产业链模式更是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作为水产行业的基层代表、普陀水产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见证了它一路蓬勃发展的历程,深感“一条鱼”全产业链模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离不开普陀区委区政府的精准施策与企业的创新突破。

    近年来,普陀借政策东风,通过建设现代化渔业园区、推动冷链物流建设、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措施,为“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舟山国际水产场及周边企业积极创新,通过搭建普渔乐平台,实现了水产品交易、渔业产业化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一条鱼”全产业链模式的实施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我认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普陀做强“一条鱼”产业链,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要完善产业链配套,打造资源配置新高地。我相信,在政策支持、政府引领、从业者努力下,普陀“一条鱼”全产业链,定能做强做优。

  记者提问:近年来,我区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来自基层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您应该是最有切身感受的,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二?

  区人大代表柯娜回答: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深耕二十余载的教师,深切体会我区矢志不渝地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优质均衡,让普陀的学子们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我愿与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以概括我的所见所感。

    第一个关键词是“质”——优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始终将“质量”视为教育的生命线,不遗余力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第二个关键词是“拼”——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拼劲。“学在普陀”智慧教育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这种数字化赋能教育的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更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三个关键词是“暖”——教育惠民的温度与关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滋养。无论是幼儿园托育服务的全覆盖、校园食堂安全阀的拧紧,还是无障碍电梯的安装、“午休躺睡”装备的采购,无不勾画出饱含民生温度的美好教育新画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师德初心、践行代表职责,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多样化且富有特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全面发展,绽放出属于他们的青春光彩,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提问:落户在虾峙镇的多个重大项目,不仅成为了普陀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的关键支撑,更是落实大宗商品枢纽建设的核心。下一步,虾峙在推进“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建设、争当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方面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呢?

     区人大代表刘挺回答:

   自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来,全市上下紧扣“三基地两中心”建设目标,突出“一岛一功能”,全力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普陀迅速动员部署,举全区之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特别是在产业布局、项目攻坚、政策创新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虾峙作为全市28个功能岛的重要实践地之一,始终与市、区两级同频共振,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为己任,深化“大能源”观、“大钢铁”观,争当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全力攻坚,打造能源战略储备新高地,清单式推进东白莲项目;我们精准发力,构建有色金属全链新生态,有效推动金钵盂不锈钢产业园落地投产,积极谋划青山贸易板块落地;我们加速奋进,建设全球海工装备新基地,重点推进西白莲绿色海工制造及运维基地项目,形成集高端船舶修造、高新技术研发、智能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

    2025年,我们将切实扛起“主阵地”“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为舟山自贸区提升大宗商品枢纽全球竞争力贡献更多虾峙力量!

© CopyRight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7105号-1
主办: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浙公网安备3309030200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