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在分管副主任带领下,就全区“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8月起,调研组专题听取了区自贸事务中心的报告,深入六横镇、虾峙镇、舟山国际水产城座谈交流,了解“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发展海洋经济、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共涉及 24 个功能岛,涵盖我区8个功能岛,按开发类型共分为:强力推进类(六横岛、金钵盂岛、本岛国际水产城区块);持续开发类(凉潭岛、东白莲岛、西白莲岛);谋划建设类(佛渡岛、湖泥岛)。近年来,区政府深入实施首发工程,围绕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及临港先进制造业,按照储运、加工、贸易、交易的全产业链,对六横、虾峙等重点岛屿功能和重大产业布局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部署。首发工程的谋划和推进,对于构建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加快提升大宗商品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海岛发展新的增长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功能岛建设以来,22个在建项目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投资额、形象进度位居全市前列。
(一)聚焦发展特色,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因地制宜、精准确定各功能岛发展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各功能岛按产业布局情况共分为:油品储运岛:东白莲岛,推动以原油、成品油为主的商业油品储运产业持续发展。先进制造和清洁能源岛:六横岛,重点打造新材料基地、LNG储运加工基地、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临港先进制造业岛:①金钵盂岛,重点发展年产70万吨精密不锈钢冷轧板带及配套精加工,研究发展其他有色金属矿石产业链。②西白莲岛,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海工装备等加工修理产业。有色金属储运加工岛:①凉潭岛,依托已建的宝武铁矿石中转码项目,拓展布局铁矿石混配、球团制造等铁矿石加工产业链。②佛渡岛,发展有色金属储运贸易及精深加工基地。③湖泥岛,打造国家战略储备高等级标准仓、现货交割仓。农产品储运加工岛:舟山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项目,打造现代化水产品资源集聚中心和水产贸易综合体。
(二)积蓄发展动能,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依托功能岛和产业园区的岸线、储运优势,加快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是重点项目蹄疾步稳。东白莲油品储运项目完成投资22.55亿元,一期一阶段已建成各吨位的油品码头、工作船码头4座以及82.4万立方储油罐等配套设施,保税库口岸开放已完成上级审批。一期二阶段建设77万立方储油罐预计于年底前开工;西白莲亚泰修船基地配套工程已完工,项目总投资4亿元。西白莲绿色海工制造与运维基地项目已完成684亩土地出让和海域挂牌出让公示,已拍卖成交石料3427万吨,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亿元;金钵盂临港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6.6亿元,正全速推进厂房建设及设备基础施工,力争年底前产出第一卷不锈钢钢材;浙能六横LNG项目建设1座21.7万方LNG船接卸码头和4座22万方LNG储罐及配套设施,已完成投资11.8亿元,目前项目储罐外罐罐壁完成78%,码头工程施工进场准备中;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已正式开工,完成建安固定资产投资纳统0.95亿元,目前正进行工程桩和围护桩的施工,分别完成工程量的63.65%和10%。二是储备项目加快落地。中石化六横LNG项目总投资102.5亿元,建设储罐5座,各类LNG船配套码头3座,现已完成初步专家评审,力争于今年11月份开工;六横—春晓天然气管道总投资40亿元,项目新建1座站场,1座阀室,正开展初步设计编制及相关审报工作,计划2025年6月六横段海管开工;佛渡岛开发建设政策处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已达到土地报批条件;湖泥岛正积极开展项目招引,将于10月召开的世界油商大会期间进行招商推介。
(三)丰富发展内涵,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全力做好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全过程管理,做优做细服务保障。一是高质量开展项目招引。围绕绿色石化和新材料、油气储运、临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好招引攻坚战,紧盯世界500强公司、全球行业龙头企业、中央直属大型企业和重点浙商等主动出击,点对点招商。先后引入青山精密不锈钢、中石化六横LNG、浙能六横LNG、鑫泰海工西白莲绿色海工制造与运维基地、泰盛植物纤维材料加工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首发工程添势赋能。二是高标准做好项目保障。建立重大项目分层分类分级服务协调推进保障机制,针对项目政策处理、前期审批、要素保障等难题,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制定问题破解时限,完善问题销号制度,加快破解项目拿地、开工、建设中疑难杂症。根据问题轻重缓急,实行常态调度、分项调度和集中调度,全力抓实“四个一批”重大项目推进。目前已解决西白莲绿色海工运维项目前期自然岸线置换等项目问题10余个。
二、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的项目接续后劲不足。从客观上看,受限于国际宏观经济不振、国内市场需求不旺、资金等要素供给偏紧等原因,企业投资意愿有所下降。从主观上看,部分功能岛因港口码头岸线等资源稀缺导致产业承载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成本较高等原因,项目招引落地困难。已招引落地项目中,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引领性、链主型的制造业项目头雁效益不明显。
(二)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有待完善。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背景下,首发工程中的涉海项目涉及港口、岸线、航道、海域等海域空间类规划审批需多层级、多部门审批,程序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能耗、排放等指标约束成为项目落地的瓶颈。各部门对用地用海、能源环保、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三)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面临缺口。在“一岛一功能”的产业空间布局下,各海岛之间的基础设施水平不均衡性被放大,海岛原有的基础设施与新产业运营所需难以有效匹配,导致生产运营将面临物流成本过高、运输便捷性欠缺的情况,同时海岛生活成本较高、教育医疗配套服务不完善、供水供电短缺、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正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
三、意见建议
(一)一体化谋篇布局,锚定发展坐标。一是坚持服务大局。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安全、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关注、研判国家战略、产业政策的变化,积极谋划引入新兴产业项目。二是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向上争取用地用海、能源环保、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倾斜支持。聚焦功能岛开发建设中涉及的综保区扩区、贸易交易、金融等关键制度创新和政策,全力向上争取国家部委支持,稳步推进海岛开发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争创大宗商品特色自由贸易港。适时编制功能岛详细规划,对8个已纳入首发工程的功能岛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进行进一步深化。三是建立配套机制。创新功能岛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快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市场资本参与的发展体系。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成立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专班,由区属单位、项目所在镇、街道成立服务专班开展服务,全面做好各项审批保障、要素保障等。在外来务工人员基数较大、流动性强的功能岛上探索成立基层治理专班,及时排查化解各类涉企纠纷、风险隐患,实现矛盾纠纷全链条闭环管理,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链条式项目推进,筑牢产业根基。一是聚力招大引强。围绕绿色石化和新材料、油气贸易交易、海工装备和船舶修造、可再生能源及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等九大产业链强链补链,依托普陀海岛海洋资源优势,重点抓好链主企业招引,吸引重大龙头项目、链主项目落地。二是坚持有序推进。在“一岛一功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基础设施保障方案,根据各个功能岛开发进度、项目落地时序,循序渐进启动配套建设。针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功能岛,集中优势资源向相关产业项目倾斜,争取在建项目尽快完工投产,形成“开发一批成熟一批、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良性动态循环。三是深化协作联动。深度融入甬舟一体化发展,加快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建设,深化与宁波北仑、大榭、梅山等地交流合作,强化港口、码头、道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业转移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三)联动式精雕细琢,做优服务保障。一是强化综合要素保障力度。在金融领域上,加强与央企国企资本合作,探索设立功能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项目投资和建设力度。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争取中央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一岛一功能”建设,聚焦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金融供给环节,加大信贷资源和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积极探索海岛民房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通过空间有偿置换,保障产业招引所需土地资源提前储备。二是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积极探索风能、光伏、潮汐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模式,谋划普陀南部诸岛电网提升项目,加快重点产业岛供水一体化建设,提高用水用电保障基础。持续完善功能岛群的交通基础设施,结合实际增设“功能岛专线”,如用一条航线将东白莲、西白莲、金钵盂三个功能岛紧密串联。不断优化现有物资配给体系,采用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模式,提高功能岛的物流运输效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持续改善和优化产业项目周围的配套设施,构建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
© CopyRight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7105号-1
主办: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浙公网安备33090302000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