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政府:
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聚焦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硬件提升、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能力、强服务、惠民生,为加快实现海岛卫生健康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加强统筹发展、优质资源供给、综合改革深化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以统筹协调为前提,不断夯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推动资源扩容。引导和推进公立医院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引导培育建设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学科,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一院多区、以强带弱、资源下沉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二是强化协同发展。全区各级卫健、财政、医保等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凝聚合力,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统筹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提高县域内就诊率。三是营造尊医环境。推进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责任险“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妥善化解医疗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医务人员执业安全和合法权益。
(二)以发展要素为支撑,不断增强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加强人才招引。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加大海岛医卫领域“三支队伍”建设,提质扩面医学定向委培,每年选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到省级医院学习,切实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动“省编市用”、“市编省招代培”政策在普陀落地落实。依托地理、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旅游+”、“候鸟+”、“康养+”等引才模式,吸引省内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边执业、边康养。二是做优科技支撑。加大医疗科研投入,促进公立医院积极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不断推动学科建设、提升学术水平,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积极申报市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三是深化数智赋能。强化线上线下医疗资源整合应用,加快智慧医院建设,积极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区级医院、镇卫生院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便捷性和满意度。加强大数据治理,加快推动医保、医药、医疗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
(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公立医院高质量服务水平。一是提升管理质效。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运营管理系统,合理控制运行成本,逐步实现医院收支平衡,实现临床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深度融合。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努力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增加医院可支配收入,并用于薪酬分配激励,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积极参与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力争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指标持续进位。注重人文关怀聚力量,通过改善工作环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解决实际困难等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二是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等服务流程,推出更多信息化便民措施,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围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养”服务需求,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医疗护理问题以及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变等特殊病人往返就医的烦恼。三是强化中医保障。坚持中西并重发展方向,切实强化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探索建立基于中医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保障中医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突出中医病种特色诊疗、强化学科建设、开展人才引育、传承名医名方等,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扩大辐射半径。利用互联网医院、流动医院、健康方舟、医共体医联体工作服务机制,为基层偏远海岛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提升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让海岛群众共享公共医疗高质量发展成果,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体验感、获得感与满意度。
附件1:建议区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清单
附件2:部分代表审议发言摘要
附件3:关于全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11月28日
附件1:
建议区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清单
1、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加强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减少县域外就医。
2、优化调整卫生人才招引政策,加大进修培训力度,择优培养一批名医,定向培养医学人才,形成梯队补充机制。
3、加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健康档案、病史病历等信息,让群众看病少跑路,减少重复检查。
4、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等服务流程,推出更多信息化便民措施,加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5、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和治未病、康复等特色专科建设,抓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及“师带徒”工作。
6、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运行成本,逐步实现医院收支平衡,通过改善工作环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附件2:
部分代表审议发言摘要
1.立足于海岛群众的实际需求,着力提升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为重点,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对急救病例的抢救和紧急转运工作,完善岛际急救转运工作机制。
2、上级专家下沉基层服务和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要常态化、制度化。
3、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及时得诊治和处置。
4、分析招人难、留人难的具体原因,在出台相关政策的同时,注重医院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和工作氛围,使人才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5、搭建学校与医院的协同平台,建立起医疗与临床教学、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素质提升协同发展的良好平台。
6.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释能量,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医疗人才队伍。
关于全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持续改善、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9月至11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卫健局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普陀医院、普陀二院(六横医院)等,并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人大代表、医务工作者、群众代表深入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聚焦公立医院学科建设、硬件提升、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能力、强服务、惠民生,为加快实现海岛卫生健康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优质均衡,医疗资源扩容取得新突破。以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的工作思路,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重点内容,着力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承载能力和辐射范围。全区共有1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0个规范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以区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服务体系。普陀医院改扩建工程作为省“千项万亿”重大工程于2023年开工并按时序推进,六横医共体综合提升项目已进入招标环节。2024年财政安排资金5.5亿元用于普陀医院基建项目;11825万元用于公立医院运行(含在职人员社保、退休人员全额补助、政策性亏损补助、专项补助等)。
(二)聚焦病有良医,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重点学科建设不断改善,成功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省级县域龙头学科1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1个。深化“山海”提升工程,率先建成全国首个海岛地区国家级创伤中心,全面完成(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以及(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项,甲乳外科、肝胆胰外科领域技术水平填补市内空白,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率先在全市应用。普陀二院陆续更新40排螺旋CT、奥林帕斯胃肠镜一体机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普陀医院于2023年启用杂交手术室,开启复合手术全新时代。
(三)坚持改革引领,医疗服务效能显现新气象。创新打造“共富方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先行示范,每月开展巡回医疗和健康体检服务,累计开展“健康方舟”行动45次,覆盖葫芦岛等16个住人海岛,提供健康体检及义诊服务近17000人次。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检查检验预约服务、诊间(床旁)结算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分院远程放射诊断覆盖率达100%。新建普陀院前急救站(分中心),完善岛际急救转运海空交通保障机制,推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开设诊后疾病管理中心,开展全流程精细化随访,深化院后延伸服务,随访率 90%以上,诊后管理总体满意率98%以上。
(四)夯实人才培养,医疗队伍建设释放新活力。普陀医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29人,普陀二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0人。大力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普陀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建立紧密型结对帮扶合作关系,长期在普服务省级专家达74名(目前在普12人,累计74人),帮扶期间,普陀医院整形外科、辅助生殖、吞咽功能造影检查等多个治疗新领域得到扩展。省卫健委与市政府联合出台支持舟山医卫人才创新性培养使用八项举措,积极争取“省编市用”人员到普陀开展医疗服务。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近三年累计派出100余名医护技骨干赴市外高水平医院进修培训,遴选58名医务人员参加“万医进修”行动。
二、存在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和问题。
(一)统筹发展还需加强。一是供需结构不匹配。本岛医疗资源布局与城市发展、人口结构、群众就医需求存在一定错位,均衡匹配度还不够。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仍显不足,全区无三甲医院,部分海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难。二是中西医发展不平衡。无独立的中医医院,中医服务无法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在中医药发展投入方面,与其他地市有不小的差距(宁波、绍兴、湖州等地市相继出台了基于中医药服务量的财政补偿机制)。三是经费投入有待加大。在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等六项还没有完全到位。
(二)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一是人才结构不甚合理。全区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医师招聘难,入职后稳定性差,近三年来,共流失医疗卫生人才42名。高层次人才储量不足,由于地缘因素影响,我区医疗人才引进困难,学科带头人和管理型人才培养进度较为缓慢,普陀医院至今没有引进博士研究生人才。由于针对市内外“银龄”医生的引进政策不一致,区内“银龄”医生无法享受优惠政策,全市统一制定施行的“银铃”医生引进政策,适用对象仅局限于非舟山户籍,政策覆盖面和激励作用有限,全区现仅有两名“银龄”医生。目前,我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数1654人,执业护士注册数为1315人,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为1:0.8,远远达不到卫生部1:2的要求。二是学科建设仍有短板。国家级、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专科数量还不够多,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科研能力还不够强,恶性肿瘤等重点病种患者出市就医仍较高,据统计,2023年全区参保人员赴区外门诊和住院医保费用支出占总门诊和住院医保费用支出的30.82%和59.04%,比2022年上升了1.5%和2.39%。三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区公立医院现行信息平台较多,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一致,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各模块之间协调性差,区级平台与上级平台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导致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
(三)综合改革有待深化。一是分级诊疗机制尚未完善。目前,城市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群众往大医院就医习惯较难改变,城市医院仍然承担了基层该承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影响了医院的诊疗效率。二是现代化管理仍需加强。我区公立医院在人事薪酬、岗位设置、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尚有差距,运营成本呈现上涨趋势,尤其是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尚未有效建立,医务人员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
三、意见建议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新普陀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以统筹协调为前提,不断夯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推动资源扩容。引导和推进公立医院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引导培育建设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学科,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一院多区、以强带弱、资源下沉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二是强化协同发展。全区各级卫健、财政、医保等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凝聚合力,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统筹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提高县域内就诊率。三是营造尊医环境。推进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责任险“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妥善化解医疗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医务人员执业安全和合法权益。
(二)以发展要素为支撑,不断增强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加强人才招引。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加大海岛医卫领域“三支队伍”建设,提质扩面医学定向委培,每年选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到省级医院学习,切实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动“省编市用”、“市编省招代培”政策在普陀落地落实。依托地理、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旅游+”、“候鸟+”、“康养+”等引才模式,吸引省内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边执业、边康养。二是做优科技支撑。加大医疗科研投入,促进公立医院积极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不断推动学科建设、提升学术水平,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积极申报市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三是深化数智赋能。强化线上线下医疗资源整合应用,加快智慧医院建设,积极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区级医院、镇卫生院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便捷性和满意度。加强大数据治理,加快推动医保、医药、医疗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
(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公立医院高质量服务水平。一是提升管理质效。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运营管理系统,合理控制运行成本,逐步实现医院收支平衡,实现临床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深度融合。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努力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增加医院可支配收入,并用于薪酬分配激励,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积极参与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力争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指标持续进位。注重人文关怀聚力量,通过改善工作环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解决实际困难等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二是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等服务流程,推出更多信息化便民措施,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围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养”服务需求,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医疗护理问题以及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变等特殊病人往返就医的烦恼。三是强化中医保障。坚持中西并重发展方向,切实强化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探索建立基于中医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保障中医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突出中医病种特色诊疗、强化学科建设、开展人才引育、传承名医名方等,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扩大辐射半径。利用互联网医院、流动医院、健康方舟、医共体医联体工作服务机制,为基层偏远海岛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提升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让海岛群众共享公共医疗高质量发展成果,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体验感、获得感与满意度。
© CopyRight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7105号-1
主办: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浙公网安备33090302000136号